有一个词语,叫“性价比”。
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,要做性价比高的事情;性价比不高的事情,尽量不做。
什么是真正的性价比呢?一时半会说不清,但是被很多人理解成了“短平快”;也有一些人认为,投资考虑长期,不图眼前。
回到文章的主题,花几十万上大学,读研究生,有什么意义?其实也是一个人对性价比的考虑。
图片
01
今年,很多省份都有本科的征集志愿,有的省份征集志愿出现了三四次。
大家就开始议论,这些纳入征集志愿的本科专业,要么是中外合作办学,要么是民办学校,学费很高。
学费从两三万,到十几万不等。都用“万”来标注了,对于普通人来说,是不得不斟酌的。
因此大家都议论:“民办本科不值得读了。”
还有一些极端的言论,说:“不要分数,都可以去民办本科了。”这句话,显然是没有做调研的。
一边是社会经济下行压力增加,一边是教育孩子的费用增加,两者确实有冲突。
一对普通夫妻,在工厂打工,或者超市打工,月收入五六千,除去生活费,养老保险等,所剩无几了。如果要送孩子去民办本科,也很为难。
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的滋味,谁经历了,谁就心酸。
接下来,大家开始转换说法:“读民办本科,不如去上公办的职业专科,起码还能尽快就业,学费也少很多。”
也有家长想到了,先让孩子读公办的专科,然后再去专升本,同样可以到公办本科。
至于读研究生,大家的言论就更乱了。
一批人认为,读了研究生,还是要去进厂打工,送外卖,或者家里蹲。
这几年,确实研究生的费用多了。研究生直接到好地方就业的渠道,也少了一些。
据“每日经济新闻”平台,某林业科技大学,非全日制研究生称,报考的时候,说明了学费是一万四,但是到拿到通知书,发现调整到了两万八一年。难以接受。
学费在提高,研究生工作不好找,几项问题累积起来,那么研究生的性价比就更不高了。
我们还看到,一部分研究生,中途退学了。
曾经是千军万马挤占本科、研究生学位,后来却不想要了,觉得不值得。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上大学,读研究生,毫无意义。
从一部分读书多的人,不得不送外卖,摆摊,或者家里蹲,收入很少的情况看,读书的意义就更小了。
如果投资教育几十万,那么孩子就业后,一个月两三千,十多年都回不了本。还不如用这笔钱,给孩子买房子,开小店。
图片
02
认为花几十万上大学,读研究生,很有意义的一批人,多半是有亲身经历的人。
就拿我自己来说吧。我在1994年初中毕业,因为家里穷,父母也急着让我就业,就选择了中专学校。
读了四年中专,没有等来工作分配,我就去东莞、深圳打工。
在深圳,我去职介所,拿出自己的文凭。招工的人看了看,说:“中专毕业,我们不要。”
后来我也自学,拿到大专文凭。但是找工作的时候,都不好意思拿出来。人家直接认为:“你这文凭,非全日制,是花钱就有了。”
中专是第一学历,对我找工作,形成了很大的困扰。也失去了很多好工作的机会。
当我四十多岁的时候,根本不敢轻易改变工作。因为现在好一点的岗位,起码要求全日制的本科,动不动就研究生毕业。
曾经我以为,人只要肯干,有经验,真能胜任某个岗位,文凭有没有,找工作都不愁。但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。我清醒地看到——别人不会费尽心思去看你的工作能力,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验,看文凭,是最容易的招人方法。
一些企业,自从有了大量的本科生、研究生,一些文凭低的老员工,就逐步被边缘化。或者说,没有文凭的人,提拔的机会越来越少。
我们再看考公这件事,文凭的重要性一目了然。你连门槛都够不着,哪还有什么下一步。
选择“专升本”的一批人,还会惊人地发现,从专科升级到本科,大概率也是到民办本科。能够到公办本科的机会,少一点。那么三年公办专科,加上两年民办本科,其费用也不低,和读四年民办本科,相差不多。
认为考研没有用,不如直接打工的一批人。在三十岁之后,发现自己的上限,总比研究生矮一些。再去读在职研究生,认可度没有那么高。
原来,古人说的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,一直都是真理。
也许我们在三十岁,没有遇到文凭卡壳的问题,到四十岁也没有,到五十岁才遇到,也有可能。
花几十万上大学,读研究生,让自己的未来,不那么卡壳,应该就是意义。
图片
03
作家龙应台告诉儿子:“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”
也许读了大学、研究生的人,找不到工作,也要回老家种地,要在超市打工。但是他们保留了上升的可能性。
在某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,他们会抓得住,而那些初中、技校毕业的超市打工人,却抓不住。
回头看文章一开始说的“性价比”。不应该就是看近几年的情况,而是把教育投资,分散到一个孩子的一辈子去看。
几十万的投资,散落到孩子几十年的人生中,性价比就高了。也许在十年之后,再看几十万,就是一笔小钱了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一万块是大钱,能买县城的一套小房子,现在呢?家家户户都有万元,一两个月就赚万元。这才过了二十多年吧。
记住,不要在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,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。孩子的苦,父母也是要承担一部分的。
记住,时代在变,但是时代一定向上发展,而不是倒退几十年,对于读书的要求,只会越来越高。
当然,花几十万上大学,读研究生,有什么意义,每个人自己确定,我只是提供一些参考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贵金属板块走强,恒邦股份涨停
下一篇:没有了